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鶯歌三峽一日遊

【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座落於於鶯歌鎮文化路,於民國891126日開館營運,是全國第一座陶瓷的專業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總面積為13812.37平方公尺,整棟建築造型簡潔,自然,建築規劃為地上3層及地下2層的展覽館,建築外牆為透明玻璃,可在館內透視到外面環境,採光也特佳,有無限空間的延伸感,由於鶯歌陶瓷博物館這座絕美的建築,目前更成了鶯歌鎮的新地標.館內共三層樓,常設展有臺灣傳統製陶技術、臺灣陶瓷發展、鶯歌陶瓷發展、史前、原住民、現代、工業與精密陶瓷等;積極參與臺灣陶瓷文化之調查、收藏、保存與維護,以供研究、典藏、展示及教育推廣之用。

【鶯歌陶瓷老街】鶯歌鎮尖山埔路的老街,是鶯歌陶瓷集散中心,許多陶瓷業大老闆的發跡之地;入口上坡豎立四座仿煙囪鐵塑藝術品及真實的老煙囪為鶯歌之精神地標,其融合了歐洲風格與現代陶瓷藝術,充滿浪漫、藝術、熱情的陶都情調。您可以隨意漫步,參觀各具特色的陶藝店。
午餐自理享用鶯歌老街美食

【三峽清水祖師廟】三峽祖師廟原名長福巖,是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清水祖師又稱為祖師公、烏面祖師、落鼻祖師等,與萬華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並稱北市三大寺廟。創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西元1769年),1833年因大地震而毀塌重建,到1895年又遭日軍燒毀,後來再度重建;光復後,由名畫家李梅樹先生主持改建。該廟是全省廟宇施工最長、手藝最精細的,被譽為「東方藝術的殿堂」。

【三峽老街】三峽老街全長約二百公尺,是台灣北部紅磚街道維持最完整的民權老街,這條街道始建於1916年,民權街原名三角湧街,是三峽早期的市集中心。從前街道兩旁商店林立,有染坊、製材所、茶行及著名的三角湧米粉店,和老街的牌樓面、柱式、匾額、女兒牆等,至今仍保有昔日風貌。臺北縣三峽老街長約二百公尺,其建築從民國初年留存至今,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充滿古意的建築,總是令人油然升起一股念舊情懷。早期這裡的第一條街「三角湧街」,是因應移民入墾者的聚落逐漸由溪邊移至山上所形成,是當時最主要的商業街道,之後逐漸向外擴展產生了現在的三峽老街,晚清時期的三角湧以製茶、染布、樟腦為主要產業,善用河道水利之便,將貨品向國內外銷售,在當時曾盛極一時。老街獨留一幢幢的紅磚拱廊和巴洛克式立面牌樓建築,卻仍是吸引許多遊客到此駐足,依山傍水的三峽老街,更是台灣北部最常的老街之一,百餘座不同風格的街屋塑造了三峽老街獨有的特色。近年來,透過地方人士的號召及奔走,三街重新聚集了許多傳統手工創意產業,為老建築、舊街道帶來了新的氣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